9月18日18时10分,银川的秋雨带着凉意淅淅沥沥落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夏分院心血管内科心衰病房的走廊里,白日的忙碌随下班铃声渐渐消散。此时,2病室3床空着——那位80多岁的房颤患者,独自走出了病房。
宁夏卫生学校(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马蓉实习工作照。
“大爷!您等等!”刚整理完护理记录、准备下班的宁夏卫生学校(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护理专业实习生马蓉,恰好撞见这一幕。她心里“咯噔”一下:老人有房颤病史,需长期卧床休息,且无家属陪护,雨天路滑视线差,一旦摔倒或突发病情,后果不堪设想。
来不及多想,马蓉一边快步追向电梯口,一边掏出手机向张老师紧急汇报:“张老师,2病室3床的大爷自己走出病房了,往医院大门方向去了,我先跟着他,您赶紧联系医院保卫科!”
“大爷,您身体不好,不能独自出来,您跟我回去吧!”马蓉试图上前劝阻,可老人因听力障碍,只是茫然地看了她一眼,继续往前走。马蓉默默地跟在老人身后,从医院到老人居住的小区,一路走了20多分钟。
抵达老人家门口时,开门的家属看到浑身湿漉漉的马蓉,先是一愣,随即皱起眉头:“你是医院的?我爸怎么自己回来了?”一连串的质问带着怒气,让马蓉瞬间红了眼眶,解释道:“叔叔阿姨,大爷是自己走出病房要回家,我怕他有危险,一路跟着过来,医院的同事马上就到。”
随后,医院工作人员赶到,说明情况后家属这才明白,是自己错怪了这个小姑娘。
“孩子,对不起,是我们误会你了,先进来喝杯热水,我给你找件干外套!”家属满脸愧疚,一边招呼马蓉进屋,一边从柜子里翻出雨伞和厚外套,塞到了马蓉手里。马蓉摆了摆手:“叔叔阿姨不用,大爷没事就好,我还要回医院跟老师交接工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夏分院心血管内科心衰病房发给学校的表扬信。
第二天科室例会上,护士长吴小丽特意提起这件事:“马蓉虽然才17岁,第一次实习,但遇到突发情况不慌不乱,既守住了患者的安全,又能体谅家属的担忧,这份冷静和同理心,值得我们学习。”医院护理部当即决定,向马蓉所在的学校发去表扬信,信中写道:“马蓉同学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一名医护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她的勇敢、耐心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医护人员的担当。”
9月19日一早,宁夏卫生学校通报表扬了马蓉的事迹。班主任王老师提起这个学生,满是骄傲:“马蓉在学校时就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待学习和班级事务十分认真负责,有着很强的责任心。这次她能这么做,我一点都不意外。”而马蓉面对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只是腼腆地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要是换作其他同学,也会这么做的。”
宁夏卫生学校(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付英泽获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这份“该做的事”,背后是学校长期的德育培育。近年来,宁夏卫生学校(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以“有素质、善表达、会技能”为培养目标,通过制度管理(出台《学生思想道德考核评价制度》等)、课堂育人(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活动育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主题党团日活动等)、文化育人(打造“诚信做人、踏实工作、快乐生活”办学理念),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宁夏卫生学校(平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杨胜男和张子悦同学勇救落水少女。
多年深耕德育教育,学校已先后涌现多位见义勇为的优秀学子:2017年,护理专业吴佳美、马圆圆在银川街头半夜飞车现场救死扶伤;2022年,机械加工专业付英泽寒冬破冰勇救落水儿童,2025年获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2023年暑假,护理专业杨胜楠、张子悦勇救落水少女——这些善举,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生动典范,更是“诚信做人、踏实工作”办学理念的真实写照。
如今,马蓉的故事已在医院和学校传开。有人问她,当时又冷又委屈,有没有后悔跟出来?她笑着摇头:“穿上这身护士服,就不能看着患者有危险不管,这是我的责任。”
这场秋雨里的守护,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让“00后”护理实习生的担当与温度,像一束微光,照亮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之路,也印证了职业教育中“育技能”与“育品德”并行的深刻意义。(宁夏新闻网记者 丁冬 文/图片由受访者单位提供)